银行董事长被捅身亡引发的滔天问……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剑视野 Author 一剑的江湖
(关注本号:法律人有益加强交流,共襄民主法治;
当事人可以后台留言,免费咨询法律问题)
8月15日,河北省邯郸市公安局丛台区分局发布一份警情通报称,2024年8月15日11时许,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某商厦发生一起刑事案件,一男子被人捅伤,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。
犯罪嫌疑人宋某某(男,54岁)被公安机关当场控制。
市场消息称,该事件发生地为邯郸银行总部邯银大厦,受伤身亡人士为邯郸银行董事长郑志瑛,行凶者为该行原某分行行长宋某。
随后,该地所属街道办称此事“属实”。
百度百科里关于郑的介绍也随之更新,并且其照片变成黑白色。
邯郸银行董事长郑志瑛刚满60岁,为邯郸银行改制的主要领军人物,历任:
邯郸信托投资公司、邯郸市城市信用联社(合署办公)办公室副主任(主持工作),
邯郸市政府口岸办副主任,
邯郸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,
邯郸市政府副秘书长,
邯郸市城市信用社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,
邯郸市商业银行党委副书记、行长,邯郸银行党委副书记、行长、董事长。
据说,郑志瑛对待下属关爱有加,主张减轻银行员工身上的指标压力,颇受员工们欢迎。
但令人惊悚的是,行凶者却是其直接下属。
既是一位关爱员工的好领导,为何竟招致下属的利刃?
个中原因,只能进一步调查。至于结果,恐怕也很难被公众知晓。
8月7日,河南漯河市法官王佳佳被其审判的一桩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割喉身亡,引起全国震动。
8月13日,重庆市南岸区一名外卖员被当街捅死。据悉,凶手乃是其女友的前夫。
短短一个星期之内,因故意行凶致死的刑事案件接二连三。
所不同者,凶犯和被害人的关系而已。
有下属杀上级的,有诉讼当事人杀法官的,有前夫杀前妻男友的。
更早一些,还有村民报复杀害村干部的、极端分子驾车冲撞无辜路人的、因琐事杀害邻居甚至亲属满门的。
一桩桩、一件件,血淋淋地呈现在社会镜头前,触目惊心,不忍卒睹。
每一个行凶者似乎都有自己的冤屈和犯罪的理由,每一个受害者都因此血溅当场,至少两个家庭从此掉入万丈深渊。
仔细剖析每一个惨案,都有弯弯绕绕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内情,有些凶犯的背后不乏大批的同情者。
但是,我们首先必须追问的是,无论是权力斗争、商战阴谋还是感情纠葛,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,为什么事件中人总是选择用明晃晃的凶器来解决问题?
原本为了社会秩序和稳定所设置的那么多救济渠道,为什么会被当事人所抛弃?
我相信,行凶者绝大部分都是遍寻所有的办法而没能解决问题,才选择同归于尽的做法。
因为,只要是正常人都清楚,举刀杀人固然可以解一时之恨,但自己同样逃脱不了极刑的结局。
一个人如果不是实在无路可走,谁都不会选择走这条绝路。
这说明,看上去很完善、很严谨的救济渠道,基本上都失效了,不能帮助这个社会去把极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,而是任由其发展泛滥。
用句话来说,就是“你不给我一个说法,我就给你一个说法”,“放下法律,拿起武器”。
这类事件里面,多多少少都带有以权压人、贪赃枉法、不公不正等情节和色彩。
其结果除了由被害人承担之外(当然他们可能也是肇事者),全体社会成员都已经被这种戾气所笼罩和威胁,社会氛围走向消极和惶恐。
其次必须追问的是,为什么近些年来,这种极端事件频频发生?
是因为社会矛盾增加了,还是矛盾双方控制情绪的能力减弱了?
春秋时期的管仲曾说过: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”
当人有吃有喝,生活富足的时候,自然就会讲礼节、讲尊严,不会去干坏事,这就是经济和犯罪之间的关系。
纵观古今中外,但凡是经济发展向上向好的时期,刑事犯罪率(除构成刑罪的贪污受贿外)必然呈现走低的趋势。
人们一门心思赚钱,赚到钱后享受生活,谁没事会老和别人闹矛盾呢?
当人手上有钱的时候,生活压力小,情绪处于乐观状态,火气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大。即便碰上一些矛盾,不至于发展到走极端。
近年来,经济碰到困难,止不住下滑的势头。
降薪、裁员、生意不好、流量不够、房价股价下跌,任一项摊到个体的头上,都是不能承受之重。
过惯了好日子的人们对此没有丝毫准备,高额的房贷还在扛着,昂贵的国际学校还在上着,全职的太太还在家里蹲着,父母的医药费却没有着落。
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体力劳动者,送快递的、送外卖的、开网约车的、建筑工人,一天辛辛苦苦下来累得筋疲力尽,却挣不到几个铜板。
压力如山袭来,心中不满日益堆积。这种情况下,怎能叫人心平气和地面对高频发生的各种矛盾?
这些已经发生了的行凶案,每一桩可能都是当事人心中的情绪越过了临界点而爆发导致的。
在他行凶之前,已经积蓄了太多的怨气和怒气。
也许让他祭出匕首的那件事、那句话,不过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这种矛盾存在于任何一个圈子里,所以我们看到,行凶者和被害者的身份十分多样。
有官杀官的,有民杀官的,有民杀民的。有没有官杀民?这个不可以说。
说句危言耸听的话,已经隐隐出现一个互杀互害的社会远景,这是非常可怕的事。
这意味,在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人,实际上都处在不安全的状态。
就像王佳佳和郑正瑛,一个是法官,一个是银行董事长。
他们可以说都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人,拥有完善的保障和优越的地位。
但是,身份再高,也怕菜刀。官职再大,命也只有一条。
他们对付别人的时候,使用的是通过权力所构建起来的社会规范体系。
在这种规则的约束下,处于被他们管辖地位的人当然拿他们毫无办法。
然而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牌面。
当另一方僭越了这种规则体系,不再承认社会秩序和法律时,他们就会使用暴力手段来作为自己的办法,取代固有的规则。
打个比方,当一个人决定掀桌子的时候,什么亲戚朋友关系和礼节面子,对他都不起作用了。
一旦社会规则体系被突破,双方原本不平等的地位瞬间就被拉平,甚至反转。
身份再高的人,都会失去从前积累起来的地位优势,变成弱势的一方。
他所仰仗的权力体系不再能够庇护他,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就演变成赤裸裸的刀枪相见,丛林法则。
这个时候,就是谁的拳头硬、谁下得了狠手、谁身体强壮,谁就能获胜。
因此,法官和银行董事长都无法保护自己的生命,就像行凶者在规则体系下无法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样。
在这种案件中,没有一方是赢家,互害的结果就是走向共同毁灭。
其实,这只是互害模式的极端化表现。在平时,我们早就陷入这种状态而不自知。
煤油罐车装食用油引起公愤,公众不知情,肇事者则可以尽量避免自己吃这种油。
但是,他可以不吃混装油,但不能不吃大米,他就有可能吃上掺进工业原料白蜡油的“毒大米”。
制作和贩卖“毒大米”的人,他们的孩子当年也许喝过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。
把三聚氰胺倒进牛奶里的人,躲得过毒牛奶,却不知道吃了多少猪肉精和苏丹红。
一环扣一环,一个害一个,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。
纵使你再有钱,所食所用全部自产自足,土壤里的重金属含量和空气中的PM2.5,依然是你摆脱不了的宿命。
在害别人的同时,自己也被别人害,谁也逃不了。有些人既是凶手,又是受害者。
这种互害虽然没有持刀杀人那样具有震撼和尖锐的效应,但影响却更为深远,危害范围更大。
要彻底扭转这种恶性循环,把人们全部解救出来。除了推进法治建设、根除腐败、消灭特权之外,别无他法。